2023-03-11 20:27:07 13092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語言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各種網絡用語、流行語不斷涌現,其中一些熱門網絡用語甚至已經成為了現代漢語的一部分。那么,這些熱門網絡用語在日語中又該如何表達呢?如果去日本留學,我們又該怎么教日本人說中國網絡流行語?下面將為大家介紹一些中國熱門網絡用語的日語說法。
栓Q(訛るサンキュー)
這個詞源是“Thank you”,但使用它時更多表達“沒辦法”、“沒有回應”或者“非常厭煩”的情感。日語直譯是“訛るサンキュー”,也可以說“しかたない”或“返す言葉がない”。
PUA(精神的コントロール)
PUA是“Pick-Up Artist”的縮寫,意為“搭訕藝術家”或“泡妞高手”,指的是一些致力于教授如何與陌生女性建立關系、約會和性方面技巧的人士。他們通常會使用心理戰術和情感操縱來吸引女性,而這些行為被很多人認為是對女性的不尊重和騷擾。日語直譯是“精神的コントロール”,搭訕場景時日語可以說成“ナンパ師”,職場場景時日語可以說成“パワハラ”。
冤種(大冤種)
“冤種”原本是遼寧方言,指“一無所得的人”。例如,“職場大冤種”指的是“在工作中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懷著怨恨的人”。對應的日語是“何も報われない人”。
小鎮做題家(田舎の受験に強い子)
“小鎮做題家”一般指在某個小城鎮或農村地區居住的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特別是指那些在學術方面表現出色,經常參加各種競賽和考試并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這個詞常被用來自嘲地形容當他們進入大城市的名?;蛟诖蟪鞘芯蜆I時,他們往往面臨著地區和城市之間的價值觀差異等差距。這些所謂的“只會學習”的人用這個詞自嘲。日語直譯是“田舎の受験に強い子”,可以說成“勉強だけデキるやつ”。
團長(団長)
“團長”最初是指軍師團的指揮官,但在各地的封鎖期間,這個詞被用來稱呼在社區里組織志愿者,采購和分配物資的熱心人。日語是“団長(だんちょう)”或“集団購買とその幹事”。
"退!退!退!"(下がれ!下がれ!下がれ?。?/span>
來源是在一個無許可證在停車場賣東西的婦女與車主發生口角時,她擺出了類似于擊劍的動作,同時大喊“退!退!退!”。這個場面被路人錄制下來,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成為一股風潮。日語可以說“下がれ!下がれ!下がれ!”
嘴替(口の変わり)
在網絡上,“嘴替”指的是“為我說話”的人,也常被稱為“互聯網嘴替”。日語可以說“口の変わり”或“代弁”。
一種很新的??(ある種の新しい〇〇)
這原本是在抖音的評論中表示“混雜了許多元素,很難理解”的意思,但現在它已經演變成了用來嘲笑“難以理解的事物”的意思。日語可以說“ある種の新しい〇〇”或者“よくわからないもの”。
服了你個老六(お前の役立たず)
“老六”這個詞源于射擊游戲,指的是在對戰中明明有5個人對5個人,但有些玩家卻躲在后方不敢前線出擊,偷襲其他玩家的行為?!袄狭碧刂笀F戰中不配合的或躲起來的人,也用于表示狡猾無用的人,或在團隊中做錯事的人。日語可以說“お前の役立たず”。
??刺客(〇〇刺客)
“刺客”這個詞原本指的是暗殺者,但在中國流行語中,它用來指代“看起來普通但價格不明的商品”,表示在結賬時突然發現價格異常高昂,令人心有余悸的商品。用“刺客”來形容這種讓人感到“超乎預期的高價”并讓人心痛的感覺。例如,“雪糕刺客”、“水果刺客”等等都是比較有名的用法。日語直譯是“〇〇刺客(しかく)”,也可以說“見た目は普通なのに価格不明な商品”。
……能有什么壞心思呢?(たくらみなんかあるわけない)
這是當你被指責玩惡作劇時使用的表達方式,你輕描淡寫地找借口以便得到原諒。日語可以說“たくらみなんかあるわけない”。
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被害はあまりないが、ひどく屈辱的である)
這意味著實際的傷害并沒有那么大,但會讓你感到尷尬和羞辱。比如在公共場所寫著“請小朋友們監督家長別亂扔垃圾?!?。日語可以說“被害はあまりないが、ひどく屈辱的である”。
社會性死亡(恥をさらす/社會的な死)
這就像在一大群人面前被處決。 意思是非常尷尬。另一方面,也指因網絡攻擊而得不到大眾認可,失去社會地位的情況。日語可以說“恥をさらす”或“社會的な死”。
破防(心理的防御線が破れる/心が打たれる)
意思是本來是要在一場比賽中攻破敵人的防線等等,結果卻被攻破了心理防線,內心大為不安。難過時也“破防”,開心時也“破防”,“破防”時難免要落淚。日語可以說“心理的防御線が破れる”或“心が打たれる”。
碳中和(カーボンニュートラル/炭素中立)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締約方大會于2015年12月在巴黎召開,通過了《巴黎協定》,各國制定了防止工業溫度上升的長期目標。我國也制定了具體的碳中和目標,宣布到2030年首先實現“碳達峰”(碳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實現這一目標,2021年10月24日我國啟動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日語可以說“カーボンニュートラル(Carbon neutrality)”或“炭素中立”。
yyds(永遠の神様/神ってる/最高)
“永遠的神(yǒng yuǎn de shén)”的縮寫。最初是電競評論家用來贊美最好的職業選手Uzi的首字母縮寫詞,后來粉絲們開始用它來贊美偶像。美食、時尚、股票等幾乎所有事物都被這個詞用來評價人。日語可以說“永遠の神様”、“神ってる”、“最高”。
雞娃(頑張らされる子ども)
打氣在漢語中俗稱“打雞血”,尤其是對待孩子教育上。家長們總是為孩子打氣,讓孩子陷入必須全力以赴的狀態,孩子被迫必須拼盡全力。這些被家長持續打氣加油的孩子統稱為“雞娃”。日語可以說“頑張らされる子ども”。
絕絕子(やばい/すごい)
絕絕子原詞是“太絕了”,一種意思表示好極了,一種意思表示差極了,用于嘲諷。最早可追溯到選秀節目中為了追求表現出可愛和有趣,就特意用“子”來代替語句中的“了”。日語可以說“やばい”或“すごい”。
普信男(ごく普通でありながらうぬぼれる男)
普信男的意思是長相很普通但同時又對自己無比充滿自信,甚至是別人理解不了的那種自信的男人。日語可以說“ごく普通でありながらうぬぼれる男”。
躺平(寢そべる/タンピン)
“躺平”是一種在中國流行的網絡用語,最初源于經濟學中的“經濟躺平”,意思是指放棄進取心,不再追求事業成功和財富,而是選擇放棄努力,過一種簡單、平凡的生活方式。在現代語境下,“躺平”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消極的心態,即認為社會競爭太激烈,個人的努力不會改變社會結構和自身命運,因此放棄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是選擇安于現狀、消費娛樂等方式來緩解壓力和尋找快樂。日語可以說“寢そべる”或“タンピン”。
emo(落ち込む)
"emo"是指情感核心樂(emotional core music)的縮寫,是一種起源于1990年代末的音樂流派,以情感化的歌詞、高亢的人聲和優美的旋律著稱。但在互聯網中,被網友賦予了“喪”、“憂郁”、“悲傷”等多重含義。日語可以說“落ち込む”。
野性消費(野蠻な消費)
野性消費是一個近年來出現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消費者在特定情況下表現出的極端消費行為。這種行為表現為對于物質消費的追求,不受常規消費規則、社會習慣、財務狀況等方面的限制,憑借個人的沖動和欲望進行大量、極端的消費。野性消費的典型案例包括疫情結束后的暴漲旅游、奢侈品購買,以及一些短時間內大量購買限量商品等行為。
這種行為有時被視為一種逃避現實、排解壓力的方式,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無節制的行為,可能對消費者本人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也有一些人認為,野性消費是一種釋放個人潛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能夠帶來積極的個人和社會效益。
雙減(ダブル負擔軽減)
“雙減”指的是我國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家長過度的陪讀壓力,于2021年開始推出的教育改革。其中“雙減”分別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焙汀坝行p輕校外培訓負擔”,希望由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日語可以說是“ダブル負擔軽減”。
元宇宙(メタバース)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現實的概念,是指一個基于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技術的虛擬世界,也可以被描述為“虛擬世界的虛擬世界”。在元宇宙中,用戶可以使用數字身份在虛擬環境中交互、玩游戲、購買物品、參加活動、建立社交網絡等。元宇宙的理念是在虛擬世界中創建一個類似于現實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生態系統,其中用戶可以自由地創造和交易數字資產。元宇宙已經被認為是下一個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之一,并且在游戲、金融、藝術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日語是“メタバース”。
社交牛逼癥(社交上手)
“社交牛逼癥”是一種網絡流行語,指的是在社交方面非常自信,不害怕與陌生人或者半熟悉的人交流,能夠游刃有余地與人溝通,不擔心別人的評價和嘲笑,表現出很高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與社交恐懼癥相反,這種狀態下的人在社交場合中感到非常自在和舒適,能夠很好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和魅力。盡管這是一個流行語,但其傳遞的信息提醒人們在社交方面應該克服恐懼,增強自信,勇敢地表達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日語可以說“社交上手”。
塌房(イメージ崩壊)
"塌房"是一種網絡流行語,主要用于形容在飯圈文化中粉絲們對偶像的失望和失信感覺。該詞表面意思是房子塌了,但在追星文化中,它指的是偶像在粉絲心中形象的崩塌。對于粉絲而言,偶像就像是一座美麗而神圣的房子,但如果偶像出現了一些負面新聞,或是曝光了一些不符合粉絲期待的行為,那么就會導致這座房子倒塌,粉絲的信任和喜愛也隨之瓦解。日語是“イメージ崩壊”。
笑不活了(死ぬほどおかしい/まったく笑わせる)
“笑不活了”是一種中文口語表達方式,通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情或情境非常搞笑,讓人忍不住大笑,笑得停不下來的狀態。因為“不活了”等于“死了”的意思,所以“笑不活了”等于“笑死了”,表示對于某種幽默或滑稽的場景或話語感到非常有趣或搞笑。日語是“死ぬほどおかしい”或“まったく笑わせる”。
宅經濟(宅経済)
宅經濟是指隨著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線上服務和線上消費,進而推動了一種以居家生活為主的經濟模式。它包括居家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網購、在線娛樂等各種線上服務和消費方式。2020年疫情的爆發更進一步推動了宅經濟的發展。日語是“宅経済”。
神獸(霊獣/小學生)
"神獸"是一種網絡流行語,用于形容在2020年疫情期間居家上網課的學生們,特別是指小學生。由于疫情的影響,許多學生被迫在家上網課,這些學生在家中自由度較高,而且許多人調皮搗蛋,出奇制勝,表現出極高的智商和天賦,家長不得不想方設法與他們對抗。因此,他們被稱為“神獸”,這個詞語具有一定的喜感和調侃意味。日語可以說“霊獣”或“小學生”。
雙循環(雙循環)
雙循環是我國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旨在促進國內和國際市場的良性互動和相互促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國內循環"主要是指通過擴大內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消費能力等手段,推動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而"國際循環"則是指加強與外部市場的合作與互動,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日語是“雙循環”。
內卷(インボリューション/內部競爭)
內卷是一個新詞匯,指的是在一個社會中,個體為了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而不斷攀比、競爭和加強自我壓力,導致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越來越趨同、越來越極端的現象。通常表現為一種“攀比文化”,在這種文化中,人們會不斷地去模仿別人的行為方式、語言、穿著、興趣愛好等,以顯示自己更有價值或更受歡迎。這種現象在互聯網時代更加普遍和嚴重,因為人們可以更容易地比較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和成就,進而形成一種惡性競爭的態勢。日語可以說“インボリューション”或“內部競爭”。
直播帶貨(ライブコマース)
直播帶貨是指在直播過程中,主播通過展示產品、演示使用方法、分享購買體驗等方式,向觀眾介紹商品并引導觀眾進行購買的一種營銷方式。主要應用于電商平臺,通過直播將商品推薦給觀眾,帶動銷售。直播帶貨因為能夠直接展示商品和與觀眾互動,所以很受年輕人的歡迎,尤其是在互聯網購物興起的今天,直播帶貨成為了一種新的購物方式。日語是“ライブコマース”。
打工人(働き者)
打工人是很多上班族的自嘲稱呼,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薪水較低、工作強度大、工作內容單調乏味的人群,他們往往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來維持生計,而不能依靠其他形式的收入或者家庭背景等優勢。日語是“働き者”。
凡爾賽文學(ベルサイユ文學)
“凡爾賽文學”(Versailles literature)原文意思指的是17世紀晚期到18世紀法國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即1660年代至1715年)的文學作品和風格。這個時期被稱為“凡爾賽時期”(the Age of Versailles),因為路易十四將法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凡爾賽宮。在中國網絡,凡爾賽文學是一種網絡流行語,它是一種通過委婉方式表達不滿或展示自己優越感的語言形式,通過一些反向的表述來透露自己的優越生活,如生活的高貴和奢華。一般情況下,“凡爾賽文學”被用來調侃,簡稱為“凡學”,使用這種語言的人被稱為“凡人”。日語直譯是“ベルサイユ文學”,也可以說“慎ましい言葉で最も派手に自慢する”。
干飯人(ガツ食い/食い手)
“干飯人”是一種網絡用語,最初源自于我國的互聯網文化。它的字面意思是“吃飯的人”,但在網絡上被用來形容那些非常努力工作或學習的人,他們經常一心只為了完成任務而忘記吃飯,因此被稱為“干飯人”。該用語通常被用作一種自嘲式的稱謂,表示一個人非常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或學習,為了完成任務而不顧其他。日語是“ガツ食い”或“食い手”。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君がどう思うかはどうでもいい、俺がどう思うかが大事)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是一句中國流行語,意思是我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這句話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的堅定和自信,或者是不愿意受到別人的影響而保持獨立思考的態度。同時,這句話也可能表達出一定的無理取鬧或者固執的態度。日語可以說“君がどう思うかはどうでもいい、俺がどう思うかが大事”。
雨女無瓜(お前に関係ねえ)
“雨女無瓜”是一個網絡流行語,是諧音梗,意思是“與你無關”。這個詞看起來神秘高冷,實際上是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帶有方言腔的“與你無關”。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在這個詞的后面加上表情包,讓它變得更加有趣。它經常用于回懟和調侃別人。日語可以說“お前に関係ねえ”。
996(朝9時から夜9時まで週に6日間の勤務)
996是一個工作時間制度的縮寫,它表示每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 9 小時,工作時間從早上 9 點到晚上 9 點,這樣一周工作時間達到了 54 小時。這個概念最早源于我國互聯網行業,反映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但這個制度也引起了爭議,因為它會讓員工的工作時間很長,而且沒有額外的加班費。此外,長時間的工作可能會導致員工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日語可以說“朝9時から夜9時まで週に6日間の勤務”。
是個狼人(狼人間/手ごわいやつだ)
“是個狼人”是網絡用語中由“是個狠人”演變而來的,意思是“比狠人再狠‘一點’”。這個用語通常用來調侃某人做事不按常理出牌,卻又能取得奇效,給人一種出乎意料的很厲害的感覺。它表達了對某人極具崇拜的態度,暗示該人有超出常人的才華或技能。這個用語通常用于網絡文化中,讓人覺得很有趣。日語可以說“狼人間”或“手ごわいやつだ”。
檸檬精(焼きもちを焼く/羨ましい)
"檸檬精"是一個在中國互聯網上流行的網絡用語,本指從檸檬汁里分離出來的一種含糖化合物,又指胃酸。字面意思是檸檬成精,通常用來形容某些女性在行為或言語上表現得過于刻薄或挑剔,常常讓人感到不舒服或被冒犯了的行為舉止。日語可以說“焼きもちを焼く”,“羨ましい”。
盤他(あいつをやっつける)
盤他是網絡用語,指戲弄、整人、針對某人?!氨P”字在文玩圈指通過反復摩擦,使文玩表面更加光滑有質感。這個詞語來源于相聲《文玩》,之后在抖音上火起來。也有“打敗他”、“戰勝他”的意思。日語可以說“あいつをやっつける”。
佛系(仏男子/どうでもよい)
"佛系"是一個漢語詞語,是近年來在中國流行起來的一個新詞,表示一種“無為而治”的生活態度或者工作方式。佛系的人通常不會過分追求功利、名利和成功,而是比較隨性、淡定、樂觀和包容,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寧靜。這種態度在一些年輕人中比較流行,被認為是對現實生活壓力的一種調節和釋放。日語可以說“仏男子”、“どうでもよい”。
杠精(屁理屈屋)
“杠精”是一種互聯網文化用語,通常指那些在網絡討論或爭論中喜歡挑刺、刁難、辯駁,或者刻意挑起爭端和紛爭的人。這些人往往不是出于真正的討論或探討問題的目的,而是出于想占據上風、吸引注意力或者炫耀自己的知識水平等目的。他們通常會鉆牛角尖、強詞奪理、無理取鬧,甚至以訛傳訛,扭曲事實等方式,試圖把別人“壓”在自己之下,或者在網絡上表現出自己的“才華”。日語可以說“屁理屈屋”。
皮一下(いたずら/やんちゃ)
"皮一下"是網絡流行語,皮是“調皮”縮寫,意思是表現出一些幽默、調皮或者不正式的行為,以博取一些笑聲或者輕松的氣氛。這個詞語通常不會在正式的場合中使用,更多的是在朋友之間、家庭聚會或者其他非正式場合中使用。日語可以說“いたずら”或“やんちゃ”。
C位(センターポジション)
"C位"是網絡用語,C是center,中心位置的意思,通常指的是一個團隊或者一個群體中,最重要、最受關注的位置或角色。例如,某個綜藝節目中,被視為最有人氣、最受歡迎的藝人就可以被稱作是"C位"藝人。日語是“センターポジション”。
對于即將去日本留學或已經在日本生活的同學而言,適當了解和學習中國網絡流行語的日語說法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語言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們不僅僅是一些流行語,更是表達年輕人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學習這些網絡流行語的日語說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網絡文化,增進與日本人的交流和理解,更快地融入日本的生活。通過使用這些流行語,你可以更輕松地與日本朋友打成一片,促進友誼的發展。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獲得更好的溝通體驗。因此,學習中國網絡流行語的日語說法對于在日本留學期間的生活和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